时间:2022-09-09 23:04:45 | 浏览:522
河源新市区的开发建设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988年,河源最早的城市规划图。
1987年12月3日,省委下文成立河源市建市筹备组,组长:原惠阳地委副书记朱友植;副组长:原肇庆地委副书记张凯;成员:原河源县委书记潘仕心。
1990年代初,新丰江北岸,沿江路(今沿江中路),河源新市区第一条市政马路。右下为待拆迁的任屋(1958年新丰江水库迴龙移民村,曾叫河头生产队、太阳升12生产队)
1988年1月7日,国函〔1988〕6号文《国务院关于广东省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正式批准设立河源市、清远市、阳江市、汕尾市四个新的地级市。
1994年,沿江路(今沿江中路)。在建的楼宇分别为河源建设银行(左)、河源工商银行(右)。
河源设为地级市后,辖源城区、郊区、和平、连平、龙川、东源、紫金。原河源县一分为二——源城区、郊区(1993年改为东源县)。上述县、区在河源建市前均原属惠阳地区。
1992年11月11日,市委、市政府大院,“河源市28个项目奠基竣工庆典大会”举行。
1988年3月2日,河源市委市政府在原河源县政府招待所大门前正式挂牌成立。
2022年6月,茶山公园北,建于1990年代初的市委、市政府部门机关干部宿舍楼(俗称“老九栋”)。
建市的头两年,市委、市政府机关分别驻原河源县委小所(县委招待所,今源城区政府大院内)及原河源县政府招待所(今源城区“城市花园”)。
2022年7月,新风路南端,建于1990年代初的楼房。
建市后的第一个重要事项就是新市区的建设——选址、规划。
1994年,新风路南段片区。
1988年8月9日,市委、市政府首次专门开会听取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汇报,对规划进行讨论研究。
2022年8月,河源新市区首个公园——茶山公园,建于1990年代后期。电视塔座基处1980年代前有一座碉堡,本地人称此山为“碉堡山”,可眺望东江、新丰江汇合处片区的三江六岸;“碉堡山”南靠江处为龙津渡口,系清代前“河源八景”之一—龙津晚渡。
1988年9月10日,新市区建设开始动工,第一期开发工程为0.66平方公里,即现在的茶山公园沿江路(今沿江中路)片区。
1992年,以梧桐山为背景,东江、新丰江汇合处,左下为市委市府大院,可见当时连通河源新老城区的新丰江上的浮桥。左前方江岸小平原,为水稻田或甘蔗地,清代前的“河源八景”之一—“东埔春耕”;背景中的梧桐山亦是当年“河源八景”之一—“梧峰夕照”。
新丰江北岸是河源新市区的起步区域,1990年完成的沿江路(今沿江中路)是河源新市区的第一条市政马路,东至浮桥北岸,西至205国道,全长约1.5公里。
1995年1月,建设中的珠河大桥,此桥为珠海市政府帮助支持建设。
与此同时,在沿江路中段,由政府投入,在大同路南出口,西建有6栋供市领导居住的小楼,俗称“常委楼”,东建有9栋六层高的干部宿舍楼。
1998年6月,珠河大桥北岸的临时牛市,左边烂尾楼为“金都酒店”(今“翔丰国际酒店”)。
当时,市委、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机关的干部多为县属干部上调至市机关,他们的家大多仍在县城,因此在建市之初,每逢周末,他们就要返回县城老家与家人团聚。
1994年,新丰江北岸,沿江路(今沿江中路)。
1990年3月2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整体搬迁至新市区沿江路的新建的大院办公。
2018年8月,新丰江北岸,沿江路(今沿江中路)。
此后,河源新市区的扩张、发展主要是向北、向东。
2018年8月,以桂山、笔架山为背景,河源市区的新丰江两岸,右下为沿江中路。
【摄影/撰文】黄玉逵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记者获悉,源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组织开展东埔街道防范区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本次现场采样时间为2022年3月19日7时30分—12时,共设置采样点15个。具体公告如下:广大市民朋友:为进一步阻断疫情传播,经源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
近日,漳州高新开发区网发布重磅公告,《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出炉。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漳州高新区)正处于“三年成势、六年成型、十年成区”的关键期,同时肩负着漳州主城区跨江南拓、
最新消息龙海通过一批人事任免还有长泰区发布人事任免消息011月19日,龙海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表决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决定任命:王燕国为漳州市龙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陈朝阳为漳州市龙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蔡毅勇为漳州
南充地处四川东北部,全市总面积12,4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0万,是仅次于成都的第二人口大市。新中国成立后,南充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调整,最新形成了今天的格局。而要说到南充的最大管辖范围,当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南充地区。1950年1月